6月2日,60余名杭州市民代表走进杭州地铁9号线SG9-4标项目,深入了解杭州地铁科学施工、环境保护、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参观企业文化展板、一卡通门禁系统、杭州地铁“第一深”70米超深地连墙施工工艺、智慧工地信息平台、工人实名制管理、安全文明创建、现场绿色环保措施及节能节材设施等20余项观摩点,深入现场“探秘”地铁是怎样的建成的,刷新了大家对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的认识。
在交流会上,一线建设者以切身经验深情讲述中建人拼搏奋斗、攻坚克难和勇挑重担的故事,向市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奋斗精神。
走进工地,干净整洁,几台十几层楼高的成槽机正在作业。扁平状的爪子慢慢伸入泥浆中,大概要1分钟才能到底,然后再把地底的淤泥挖出来,方便之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水泥。
“御道站的地下连续墙(是地下空间、隧道、地铁建设中常使用的一种工程结构,主要可以截水、防渗、承重、挡水)是杭州地铁的第一深,深达70.57米。可以放入一幢23层楼高的高层楼房。”负责御道站点施工的项目总工闵文华说。
御道站,主要担任空铁枢纽功能,根据规划,这里将是地铁9号线和机场快线换乘的中心;五堡站,要建成杭州国际交流中心。
“这两个站点都紧邻钱塘江,地下土层条件真的不太好啊。”项目负责人江上游说,表面看,御道站和五堡站一马平川,可以随便挖,应该很轻松。可实际上,这两个站点下方的水系非常发达。御道站的下方,有大运河的引水河,和钱塘江水系是连通的。挖下去七八米,就开始冒水。五堡站的地下水水位更高,挖了不到2米就开始冒水。
“而且两个站点的下方,是钱塘江大堤的老堤岸。所以大面积都是杂填土层,什么都有。”闵文华说,御道站的3/4处于杂填土层,里面有着以前为了防洪扔下去的石头、布袋,还有很多生活垃圾、木头等等,前几天御道站的成槽机,就从地底带上来不少老石头。
“因为这两个站的承压水位较高,为了安全,必须采取超深地下连续墙对承压水进行隔断,而且要保证孔壁不坍塌,还要加固地连墙槽壁主体,然后才能浇筑地连墙。”只有地连墙建设好了,才能营造出一个安全的站点空间,这样工人们才可以放心开挖。“整个地连墙,就相当于站点的红线,把整个站点牢牢保护其中。”
据了解,御道站和五堡站共有219幅地下连续墙,钢筋总重达9180吨,相当于6000余辆小轿车的重量。目前五堡站132幅地下连续墙施工已经完成,御道站完成63幅地下连续墙的吊装作业。6月底两个站点完成所有主体维护结构施工。明年6月,完成两个站点的土建工程。
现场到处可以看到环保设备,利用环保设备监测控制云平台、喷淋系统、雾炮车等设施有效对抗扬尘雾霾,降低污染程度;利用节能灯、LED探照灯、太阳能路灯、热水器,降低能源消耗;利用可拆卸循环使用的施工围挡、布局灵活的整体箱式房等达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环保功效。
“我们还开展了'行为安全之星'活动、用人脸识别功能的闸机完善劳务实名制管理、引进双门禁保险系统等确保安全可控。评选'行为安全之星'、'平安班组',发放'行为安全表彰卡',凭卡可兑换奖品、内部购物,简单来说就是变处罚为奖励,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项目安全总监刘强表示。
项目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研发“智慧工地”信息平台,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联监测、物资验收、劳务实名制管理、车辆识别管理、视频监控、环境数据监测等硬件的融为一体,过工地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达到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一种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参观结束后,市民代表纷纷为中建交通地铁项目点赞,为奋战在一线的中国建筑建设者点赞!(轨道公司 张天庭、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