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黑带”上的中国梦--京新高速临白段吉兰泰连接线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7-07-06
【字体:打印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吉兰泰盐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阿拉善高原上。吉兰泰镇在吉兰泰盐湖东畔,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东靠乌兰布和沙漠,与乌海市隔黄河相望,南接贺兰山脉,与塞外江南宁夏相邻,西与巴彦诺日公苏木接壤,北通敖伦布拉格镇。
  阿拉善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旗。她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这“苍天般的阿拉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油路没几条,沙丘皆为径”成为了当地恶劣自然环境与落后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
 

  

 

    国家京新高速(代号:G7)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带一路”陆路口岸的重要连接线。其中,京新高速临白段(阿盟境内)吉兰泰连接线(K0-K46)由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承建。该连接线的建设有利于完善阿拉善地区公路网布局,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西部交通路网完善。
  吉兰泰连接线为京新高速公路项目的连接线之一,起于主线的洪古尔玉林互通,止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与建成通车的巴彦浩特至吉兰泰一级公路相接,经过已建的巴彦浩特至银川高速公路,可与宁夏银川市相通,通过区域路网与甘肃、陕西、青海等省相连。同时可以使林哈高速公路(G7)和连霍高速公路有了一条纵向高等级公路的连接线。吉兰泰连接线的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网功能,打通自治区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通道,密切内蒙古自治区与相邻省份及中蒙的联系,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与邻省、邻国的经济往来,加快自治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求生命的真谛
  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中国建筑人对探求“生命真谛”的意义显得如此厚重。由于物资匮乏,基础设施极度薄弱,所谓“十个全覆盖”是完全触及不到“无人区”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2016 年5 月,项目部才接通大电,终于结束了每天晚上11 点断电的日子。
  靠近项目部不远的戈壁滩上有一口深达170m 的井,不久之前这还是项目全体员工的吃水井。然而,2016 年初的员工体检却让我们不敢再食用井水:很多员工肾里出现了结晶(肾结石的早期阶段)。于是项目采购净水过滤器,三天两头坏的过滤器证明——这里的水质真的很差。最终,项目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吉兰泰镇采购桶装水,尽管运费成本远远超过水本身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是经久不衰的,从古至今一直有人为它苦苦奋斗,不顾一切。在吉兰泰连接线项目部,我们没有城市的罗曼蒂克,我们没有城市的舒适安逸,中国建筑的建设者们通过艰苦劳作、砥砺奋斗赋予了生命飞翔的翅膀!中建人以京新高速的筑路精神诠释新长征路上的奋斗担当!
 

  

   “三座大山”压不垮的是中建脊梁
  吉兰泰连接线(K0-K46)全长46 公里,大小桥梁共计10 座。线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 公里/ 小时,路基宽24.5 米,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桥涵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里I 级。线路途径风积沙段落、东阿拉善自然保护区、大坝山段落。
  K9+620-K16+800 为风积沙段落(乌兰布克沙漠),由于风积沙路基的施工线路长、沿线水资源极度匮乏,在风积沙路基施工含水量较小时,风积沙呈松散状态,施工车辆无法在干沙上行进;而当含水量达到饱和时,风积沙又呈液化状态,施工车辆容易陷车。另外,风积沙的保水时限很短,在很短的时间内表层风积沙失水干化,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作为路基,在动载荷作用下,会发生严重的侧向流动。移动的路面风成沙丘在狂风的作用力下持续掩埋路基。项目采取用推土机、挖掘机清除填方路段原地表杂草、树根等,清表深度为15cm,然后洒水碾压,压实度应控制在90% 以上。风积沙段填筑高度较低,而线路两侧分部了大面积风积沙。因此,作业方式采用横向直接填筑法,即推土机在路基一侧取土,向路堤依次移送风积沙。采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在粗平过程中,同时进行浇水湿润,洒水应均匀,水压不可过大过急,避免水在表面流淌;并且洒水尽量选择在一天气温较低、风力较低的时候进行,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根据现场情况,一般洒水选择在下午18:00-21:00 间进行。
  由于中建交通承建的K24-K30 工程线路必须纵切大坝山,这又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大坝山属阴山山脉余脉,向东远望阴山山脉,绵延几百公里,高低起伏,甚为壮观。横亘在内蒙古中部的这个山脉,仿佛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从草原跨过大坝山,便进入到茫茫无际的荒漠,离连片的沙漠只有咫尺之遥。
  K24+920 空心墩大桥为中建交通在大坝山区域施工的重难点工程。K24+920 大桥现场地形地貌复杂,位于深“V”字沟内,相对高差92m,地势陡峭,设计墩位大部分位于陡峭的山坡上,施工机械、设备无法到达施工墩位,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由于大坝山地形复杂,山峰与山谷相连处较多,在短距离范围内的高差大,大部分的挖、填段山体极为陡峭,且沟谷处(底或侧壁)均有涵洞,盘山施工便道修筑线路长,挖填量大且个别便道没有线路可选存在占用施工主线的现象。因此导致现场不能按原设计在填挖平衡段(或利用方)合理的调配土方,挖方进度完全由填方段决定。
  该桥采用7×30m 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柱式墩、空心薄壁墩、台阶式U 型台、座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左幅桥梁全长217m,右幅桥梁全长222.5m。施工方法采用工厂化集中预制,先简支后连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地质经多期构造既有坚硬的花岗岩又有节理发育的裂隙,山体爆破困难较大,同时传统的冲击钻、旋挖钻机无法使桩基成孔,爆破法施工对山体破坏较大,工人施工时安全隐患大。项目采用水磨钻成孔方法,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加快了施工进度。为保证施工的科学与严谨,项目多次组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采取从上至下开挖方法,开挖至40m 时,再从沟底沿边坡修筑临时施工便道达到墩位。临时便道工程量大,耗费时间长,但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墩位已施工至30m,待回填完毕,继续向上施工。
  由中建交通承建的吉兰泰连接线线路两侧均为东阿拉善自然保护区。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由200毫米递减至37 毫米,全盟2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腾格里、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漠和戈壁占到了全盟面积的2/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项目在全线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施工时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现有的植被资源。对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及时进行整治、植被恢复。绿化防护在满足基本保护功能,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着重恢复和重建景观,防止水土流失,进可能美化路面容貌,改善行车环境。
  尽管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制造了重重施工困难,但“三座大山”压不倒中建脊梁!

  青春,在艰苦的施工一线闪耀
  中建交通京新高速的建设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 岁,在本该拥有放肆青春的他们,却用自己稚嫩的翅膀托起“沙漠黑带”上的中国梦。
  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京新高速吉兰泰连接线的建设者们以忘我的付出编织了真实感人的赞歌: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的技术员郭东,满怀梦想,风华正茂,远离故土。由于施工战线长,车辆接送不便,为躲避风积沙带无人区的暴晒、寒风,中午只得在路基涵洞中休息片刻。虽然回来时经常满身泥浆,却没有一丝抱怨。测量工作贯穿大巴山施工全过程,由于山体及其陡峭且破碎易滑,给测量工作带来巨大难度。尽管如此,艰难的观测任务却被一群年轻的“先锋突击队”一一拿下—他们脚穿登山鞋,手持登山镐,头戴安全帽,身背安全带,踩着破碎的岩石,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放下一个个精确的观测点,被岩石擦破的伤口是他们最明显的标志。
 

  民生工程,彰显交通担当
  2016 年10 月30 日中午12 点,伴随着洪亮的口号声和整齐划一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66548 部队在张营长的带领下,将一面写着“心系国防情暖子弟兵,跨越五洲盛名天下传”的锦旗送到了内蒙京新高速吉兰泰连接线项目部。
 

 

  带着国防施工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66548部队于2016 年7 月在项目营区以西驻扎。自国防部队驻扎以来,项目本着“民拥军”的原则,积极给予生活上的便利,先后为国防部队接通了水电,解决了国防部队的基本生活问题。
  双方除了各自正常的施工生产任务外,在生活上却有了更多的交集——京新高速的施工线路地处祖国西北腹地阿拉善高原上,海拔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为了让人民子弟兵感受到温暖,项目部澡堂为部队敞开。每逢佳节,项目员工会邀请部队驻地官兵组织联谊篮球赛。在项目部的施工机械协调不开时,部队官兵也积极组织调配他们的施工机械,为我们打开方便之门。
  “中建交通、先行天下”,发展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人文交通,帮助世人畅行天下,是中国建筑人为中国和世界贡献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沙漠黑带”延伸出的是交通梦、中建梦、中国梦。尽管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基建严重滞后、经济欠发达,但中国建筑的建设者们发扬无私无畏、舍我其谁的奋斗精神,在拓展幸福空间的征程上迈着坚定的步伐,我们相信我们默默的奉献,一定会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中建集团微信

中建交通微信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公告  |  中建交通纪委监督举报

Copyright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9856号-1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
验证码:
CA登录  CA驱动